網頁

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

苗栗三灣.老銃櫃步道


老銃櫃步道
苗栗三灣.老銃櫃步道
作者 Tony 撰文、圖、攝影


老銃櫃步道位於苗栗縣三灣鄉的北埔村,銃櫃的「銃」,客家話發音為「ㄔㄨㄥˋ」(chung), 是指種舊式的槍械武器(註1)。櫃,客語話是指儲藏。

由此可知這裡曾經是儲藏槍械的彈藥庫,地名反映了早期漢人以武裝拓墾山林的歷史。

老銃櫃步道沿著山脊稜線,早年曾是漢人拓墾的隘勇線,後來成為運輸農產的道路。公路興建完成以後, 古道才逐漸沒落。近年來政府撥款以自然生態工法整建這條舊路,成為一條自然步道, 也是三灣鄉的賞桐步道之一。

老銃櫃步道的入口位於北埔村的伯公廟旁,廟前的苗5線鄉道路旁設有老銃櫃步道的指標及導覽圖。 從廟旁的產業道路上行,約三、四分鐘,即可看見左側的步道入口。

老銃櫃步道全長約1.5公里,沿途山丘起伏不大,大多位於林蔭之中,走來舒適怡人。步道採生態工法施工, 鋪設寬闊的仿枕木土階,儘量維持泥土路及自然本色,沿途有不少相思巨樹及老樟樹。 較可惜的是,由於缺乏定期維護,有一小路段的步道被雜草漸侵掩,路況轉差,成了明顯的缺點, 否則這條步道就極適合親子健行悠遊了。



老銃櫃步道終點──五寶慈湖禪寺。

步道沿途設有兩座木造的休憩平台,分別位於步道里程0.5K及1.1K處,提供遊客休憩及眺覽風景。

過里程0.5K的第一座休憩平台後,步道漸漸以下坡路為主,後段沿途頗多竹林, 是昔日拓墾的遺跡。過第二座休憩平台之後,不久就抵達步道終點的五寶慈湖禪寺。 單程約30~40分鐘。

正在興建中的五寶慈湖寺,殿簷廊柱裝飾以金色系為主,殿宇金碧輝煌,規模宏偉。 沿著禪寺前的小馬路下行,約五分鐘,馬路出口接台3線,走公路返回老銃櫃登山口, 距離大約1.5公里。

走公路的舒適度遠遠不如走老銃櫃步道,而公路的景觀亦不如步道林蔭那麼怡人,回程應以原路折返較宜。 我選擇走台3線公路返回老銃櫃,只是想走不一樣的路,可以看看不一樣的風景。

台3線,是一條有特色及歷史的公路,在高速公路興建以前,台1線與台3線是台灣西部兩條主要的縱貫公路。 台1線靠海,台3線靠山,所以台3線又有「內山公路」之稱。台3線北起台北,南訖屏東,公路所經過的桃竹苗地區, 包括大溪、龍潭、關西、橫山、竹東、北埔、峨眉、三灣、獅潭、大湖、卓蘭,接台中東勢,路線大約就是清朝時期所謂的「漢番交界線」, 沿途聚落以客家族群為主,三灣鄉北埔村的老銃櫃、獅潭鄉永興村的大銃櫃,地名都反映了這一時期漢人拓墾山林的歷史。

旅遊日期:2012.06.30 (補寫於2013.04.09)  

旅行地圖

——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://www.tonyhuang.idv.tw/@

北埔村伯公廟。老銃櫃步道登山口。


從伯公廟旁的產業道路上行。


位於產業道路旁的一棵樟樹,枝葉茂盛。


產業道路左側有岔路,進入老銃櫃步道。


沒有雜草的路段,步道寬闊好走。


路況最糟的一小段。步道幾乎已野草侵掩。還好只有幾十公尺而已。


不久即接稜線土路,步道路況轉好。


不久即接稜線土路,步道路況轉好。


從第一座休憩平台眺望附近山坡的農園。


稜線平緩路段,路況亦較佳。


生態工法的步道,維持自然本色,但容易滋生雜草。


第二座休憩平台。


夾道的竹林及相思樹林。很喜歡這一路段。


步道平緩好走,有竹林相伴。


老銃櫃步道終點-興建中的五寶慈湖禪寺。


五寶慈湖禪寺全景。


三灣鄉北埔村鄉村景致(回程途中)。

***** *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(在下方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 阿樂推薦分享.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- 原文網站: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14/8/12/n4223507.htm%E8%8B%97%E6%A0%97%E4%B8%89%E7%81%A3%EF%BC%8E%E8%80%81%E9%8A%83%E6%AB%83%E6%AD%A5%E9%81%93.html---
如果您認為網站上資訊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告訴我們 ,我們會即時將您的版權資料移除。  

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

想做的事,現在就去做!

ps:如果工作是為了退休後享受悠閒的生活

那降低物質慾望就能讓你現在就享受生活樂趣

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文╱大前研一

「沒有人每天釣魚、打高爾夫球。如果每天都做這些事,其實是很痛苦的。
打高爾夫球、釣魚和旅行之所以快樂,是因為這些事情並非日常之事。」~~大前研一

很多人都有一大堆計劃留到退休後去做,但到了那時候,現在想來快樂的事,屆時已不快樂了。
想做就馬上去做,儘管不景氣,這仍是大前研一的諍言。

我說「人生不妨繞路走」,讀者或許不知道什麼是繞路。

我就試著從我接觸過的多位經營者的(痛苦)小巧引出我的看法吧!

過去30年間,我至少和一千位經營者共事過。

正確的數字我沒算過,但是一年30個人,30年下來應該有這個數目吧。
我所謂的經營者,都是社長(總經理)、會長(董事長)等事業成功的企業人士,
也都是孜孜矻矻忙著賺錢的人。
這些日本企業領袖多半愛談退休後的生活。有人說想每天打高爾夫球悠悠哉哉的日子,
有人想回到面臨瀨戶內海的美麗故鄉天天釣魚,有人想和老妻帶著珍愛的相機環遊世界,
有人只希望含飴弄孫、忘掉工作,還有人夢想參加非營利組織(NPO)到東南亞當技術指導,
有人甚至想在郊外蓋間房子晴耕雨讀,或是長住澳洲。
他們年老後的夢想五花八門,可謂百人百樣,但只有一點我非常確定: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完成夢想。為什麼呢?
首先,他們熬不到圓滿退休,最近半途失意退職、悄悄過日子的案例尤其多。
其中多半是公司裡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狀況,恰巧位在高層的他們,只好引咎辭職。

另一個原因是位居高層的時間太久、積勞過度而猝逝。
同樣地,歷任會長、董事會顧問、顧問、最高顧問、監察人等職位,
一過了80歲,便被送進老人院的情形也很多。他們在60歲上下時侃侃而談退休後的希望和夢想,
但是一過了70歲,卻突然開始想做「終身經營者」,怎麼也不肯退休。那些能幸運退休的情況又如何呢?
好像也有問題。沒有人每天釣魚、打高爾夫球。每天做這些事其實很痛苦。
打高爾夫球、釣魚和旅行之所以快樂,是因為這些事情並非日常之事。
每天打高爾夫球得找到球伴,每天和同一個對手打也無趣,況且往往很快就累了。

人上了年紀,打球的分數增減也很有限。只有當場地和對手都不同時,才會覺得有趣。
每天要做到這樣,似乎很難。我在美國佛羅里達常看到退休老人打高爾夫球,
他們幾乎是為了健康而打、為了防止老人痴呆而打,讓人感覺不到退休前所期待的「樂趣」。

釣魚則更慘。釣到的魚得有人高興吃掉。
老夫妻沒那份食慾;老伴每天表現出最大限度的歡喜,其實都是裝出來的。
釣魚必須有人樂享成果。如果還是社長任內,因為是偶一為之,
擅長逢迎的職員會起鬨作樂,爭相討魚。孫子也會討好說:「爺爺好厲害哦!」
如果住在市區,分送鄰居也皆大歡喜。但是在瀨戶內海的窮村釣魚,和漁夫沒有什麼不同。

在只有老人的村子裡每天釣魚,一點也不快樂。本來還有這種夢想的經營者,現在都已打消念頭。
童年時釣魚是很快樂,當社長時偶爾去釣魚也很快樂。可是真正退休後天天釣魚,就不是這麼回事了。
那位想環遊世界拍攝照片的人還是繼續旅行,只是不再拍照了。
他當副社長時去過南美洲的伊瓜蘇瀑布,拍了一些幻燈片回來,當時是很稀奇,
他以「副社長的南美報告」為題,宴請屬下,同時展示攝影成果。
席間讚語不絕:「照相技術真是一流啊!」「哇!我也想去一次看看。」真個是賓主盡歡。

他退休後又去尼羅河上游,拍回一些珍貴的照片,但是這回屬下就不捧場了。
不是推說有事在忙,就是告罪下週有預算會議或要出差,理由儘管不一樣,總之就是沒人來看。
就連孫子若不利誘也不肯來。結果落得只有和看過實景的老妻一起整理相簿的下場。
從此他出門時不再帶沉重的手動照相機,換成用過即丟的即可拍相機了。
看來,即使完全實現年老後的夢想,也沒有當初所想的那般快樂。
我的結論只有一句,這輩子都不要說:「我以後要怎樣怎樣……」。
我的建議是,如果有「以後」想做的事,現在,沒錯,就請現在去做!
想做的時候正當其時,沒有延後的理由。
現在覺得快樂的事,上了年紀以後,不一定覺得快樂。

更積極地說,
現在就做覺得快樂的事,才能學會年老也覺得快樂的方法,退休後就能成為真正的玩家,快樂地生活。
~摘自:想做的事就去做!(作者:大前研一)